许多人认为,人工智能或许在很多领域都可以超越人类,但唯独无法在想象力方面超越人类。何恩培给出了一个更加具象化的答案:翻译是人类真正的智慧的高地,语言文字因人的存在而存在,语言文字是人类智慧的表达,从长远看来,AI应该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,但人的智慧却是难以逾越的。
人类译员不可替代 传神语联探索机器赋慧于人
比如,传神公司给做网文翻译的译员做提升培训,开班时有一个学生的翻译水平是团队最差的,但经过一周的启发、培训和演练,一周后成为团队第三名。可以想见一周培训那点语料素材,对AI进行训练,可能还不够AI“塞牙缝”,更谈不上质量进步,因为人的一周培训是“全息训练”,而AI只是“一维训练”,这是至今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。
目前主流的机器翻译仍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,即便在智力水平上要想超越人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在这种情况下,何恩培提醒,“AI威胁” 论虽然唤醒人类重视人工智能翻译,但也给翻译行业造成困扰,使得学翻译的人为自己前途担忧,这必将导致翻译人才稀缺,而翻译其实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,这就会为人类文明传播速度和效果带来不利影响。当然,可能反而可能带来译员更加值钱的结果。
希望译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,机器翻译出来了,不是人没事干了,而是“搬砖”的事情不用人干了,那些需要人翻译的还在那里,只是如果人类译员只想去干搬砖的简单底端活儿赚钱,那就是要和机器抢工作,那就是找死。
“在人工智能尚未完全智慧化并被人类自由支配的前提下,过度依赖人工智能,是极具破坏性的文明自毁行为。”何恩培强调。
相反,如果人类能够合理运用人工智能,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低端翻译任务,解放翻译生产力。人类译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性的高端翻译上,把简单的翻译交给机器翻译去做。据了解,在过去1600年间,人类的翻译能力只提升了2~3倍,但仅仅过去20年,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就增长了1000倍,如果不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,翻译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。
盘活产能资源 传神语联要让人类没有语言障碍
对于人类译者来说,威胁并不仅来自机器翻译。一直以来,人类译者的劳动和回报都并不匹配,一方面很多译者所从事的都是简单、重复的翻译工作,翻译资源浪费严重且很容易被机器翻译替代;另一方面,译者收集资料的时间很长,但客户只按照翻译字数算钱。
据何恩培介绍,传统的翻译模式具有两大特点:第一,专家模式,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专家的经验,专家的信息处理效率较低,每天只有2万字左右;不仅如此,专家的低端翻译准确率只有70%左右,远低于人工智能的90%准确率。事实上,对于人工智能而言,专家数十年的经验机器只需要一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完成。
第二,来料加工模式,这种模式就是客户给什么资料,译者就翻译什么,译员和翻译人物之间并没有精准的匹配。比如,一个译者可能要翻译科技类的任务,也有可能要翻译体育类的任务,不同任务都包含许多专业词汇,如果译员没有这方面的积累,不论是翻译质量还是翻译效率都会大打折扣。
为了推动传统翻译行业的变革,传神语联打造了语联网生态,从机器翻译和人工译员两个角度出发,通过搭建平台整合世界上所有的译员和机器翻译,输出标准产能给客户,真正激活传统翻译行业。
目前,传神语联网已经形成大型企业嵌入式语言服务、中小企业按需语言服务、云服务接入、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多种业务模式,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用户的无障碍沟通需求,已经覆盖国际工程、装备制造、影视传媒、情报资讯、跨境电商、文化旅游、服务外包、会议会展等五十多个领域。
作为平台,语联网不止是整合全球资源那么简单,还包括通过专家控制翻译的质量,切实提升翻译的水平。传神语联希望让所有的译员都能够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价值,做一个快乐的“传神者”,并让人类共同没有语言障碍,让人们如同水电一样方便地使用语言服务,用母语沟通世界。